刊名: 科技传播
PUBLIC COMMUNICATION OF SCIENCE TECHNOLOGY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科技新闻学会
周 期:半月刊
出 版 地:北京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内刊号:CN11-5820/N
国际刊号:ISSN 1674-6708
创 刊 年:2009
科技传播www.kjcbzz.com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龙源国际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摘要:农村金融生态,是指对农村金融的生态型和规律性的系统性抽象。反映金融内外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依存的价值关系。它指的主要不是金融机构的内部运作,而是金融运行的外部环境,也就是金融运行的一些基础条件。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的外部环境就较为不利。由于农村尚处在旧时期的社会风气环境下,对于金融不甚了解,所以对于金融的发展起到了限制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目前农村的金融生态研究,具体探析其规律性,以及未来发展情况,如何改变农村金融生态,是其所探讨的问题。在未来,改善农村加快制定农村金融整体改革方案,努力形成商业金融、合作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小额贷款组织互为补充、功能齐备的农村金融体系,培养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服务主体,建设可持续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促进多种金融机构协调发展,进一步提高资金配置中的竞争效率和规模效益。在政策,法制建设,制度建设以及完善征信等方面,市场化改革等方面加快推进保险业方面都需要不断进步。本文通过对法律和政策的研究,提出一系列适合的办法。
关键词:金融生态,农村金融生态,农村金融生态改革,金融制度完善
欠发达地区金融改革发展现状
1.1 金融生态的定义
金融生态环境是指金融业生存、发展具有互动关系的社会、自然因素的总和,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地理、人口等一切与金融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方面,主要强调金融运行的外部环境,是金融运行的一些基础条件;狭义上的金融生态环境是指微观层面的金融环境,包括法律制度、行政管理体制、社会诚信状况、会计与审计准则、中介服务体系、企业的发展状况及银企关系等方面的内容。金融生态环境是依照仿生学原理来发展建立金融体系的良性运作发展模式。
金融生态有几个特点,首先,金融生态是一种影响金融价值的关系;其次,金融生态的特点按照赖平的解释方法来说,是这样的,赖平认为,金融生态是指影响金融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包括的范围较广,有政治,经济,法律,信用环境,还包括了例如金融工业,金融产品,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等金融体系的内部各要素。所以说,金融生态的价值关系也有一部分有机的内容,非制度和理论性的,第三,金融生态揭示了金融业内,外部因素之间的互相依存。最后,金融生态有一定的哲学系统抽象规律。
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生态制约着农村金融的发展
欠发达地区主要除了东部和沿海,中西部和部分沿海省的内陆地区为欠发达地区,而从经济实力上划分,除了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其他地区均为欠发达地区。可以这样说,中国的欠发达地区的地区部分可以占据了90%以上的地域。但是由于欠发达地区人口众多,金融网点分布较为广泛,但是没有起到一定的金融作用,主要是由于金融生态的影响。所以,如果想要提升农村经济,主要是提升农村的金融生态问题。
2007年末,全国县城的金融网点大约为12.4个,县域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9.11万亿元,全部金融机构涉农贷余额为6.12万亿元,约占GDP的24.8%,所以,农村金融还是在全国的经济中占有很大的一部分,然而,在这24.8%的份额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来自于欠发达地区,再加之2010年以来,农民工的薪金水平不断上升,农村消费连攀新高,2009年农村消费就开始超过城市消费。但从一些大件产品而言,农村人仍然缺乏资金购买。而这些产品例如运输车辆等等,恰恰是提升农村经济的最好方式。从金融市场来说,据统计,2007年底,我国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总额中只有约6%投向农业部门。农村地区的大部分农户和企业能够获得的金融服务仅限于银行的传统借贷业务。这种情况到了2012年还没有太大的改变。这就使农村本来并不发达的经济情况变得更加沉闷,一些可以通过农民本身获取的金融服务没有得到利用。极大地限制了农村地区的金融发展。
从以上内容可以知道,欠发达地区的区域还是比较广阔的,和城市周围的农村主要是进行农村中小企业工业不同的是,欠发达地区主要是一些以生产农作物作为农民谋生的根本。在生产方式和文化积淀上都比较欠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欠发达地区的生产方式主要是农业生产,在产业上和经济、金融基本没有太大的关系。
欠发达地区农民从事农务劳动,所以在谋生方式上面,农务劳动者在谋生方式上,较少接触到现代企业管理和金融方式。
欠发达地区农民的资金相对较少,在金融投资上面相对而言比较少;
欠发达地区农民的信息不通畅的较多,对于金融投资方式没有理解。
欠发达地区农民的文化上,一些“重农抑商”、缺乏等价交换思想,缺乏经营观念。
由于信息不对等,欠发达地区农民对投资的恐惧的心理普遍存在。
欠发达地区的硬件和金融硬件上难以接上轨。
欠发达地区农民的资金和产业无法跟上金融条件限制的具体方面。
所以,通过对金融生态的含义理解,可以知道,本文探讨的金融生态即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对于欠发达地区的金融生态思考,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农村文化上面;
2.金融硬件措施上面;
农村财务管理方面;
信息融通方面;
从这几个方面来探讨金融生态问题,从而提出改革方式方面的建议。
1.3 农村金融生态的各方面的发展现状
1.从金融系统上讲
最后,农村金融机构包括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合作银行,这些扶持金融生产,组织辖区内农民、农村工商户、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入股的重要金融力量,农村信用合作社经过了管理体制改革以及产权制度的改革后,在未来,还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和业务人员素质,优化服务产品,加强宣传塑造品牌等等方法。改革发展的前景还是非常巨大的。
2.从有机系统上讲
在法律上来讲,司法部门虽然解决了信贷问题,但是法律诉讼之后追逃债务困难,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1.4农村金融生态的发展前景
随着房地产等城市金融的兴起,农村人在发展改革中也得到了极大的实惠。尤其是一些城市工作不断被农村人从事,这就带给了农村金融一个巨大的资金池子。这个池子可能目前暂时的水较少,每一份都并不多,但是汇聚在一起,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将其积累起来,将是有巨大的效益。而且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尤其是非发达地区农村人口占到全国的一半以上,所以,活跃农村金融生态将是未来的一个重要而且有价值的工作,如果能够帮助农村人活跃金融,一方面活跃了全国一半人口的投资能力,也可以拉近贫富收入,更可以帮助在今天电子商务流行的今天的农村人不必出远门在家就可以赚钱的美好未来。
目前,我国欠发达地区金融改革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是金融改革的薄弱环节。与发达地区比较,农村金融改革发展情况并不容乐观。具体情况表现在很多方面,例如,农信社小额信贷管理发放中仍然存在风险突出的问题,农村保险发展停滞不前,覆盖面小,农村金融体系残缺不齐,农村金融业务单一等等。尤其是在金融生态方面,产权不明晰,法人治理不完善,担保体系不健全,信息纰漏失真,银企关系变异,经济金融错位等等问题非常突出。以下简单介绍了农村金融生态未来发展的一些措施和建议。
2.对策和建议
1.农村文化上面
重农抑商的思想还在农村较为普遍,一些农村人认为只有种地、养殖等是真正产生收益的最好方式,一些商业的内容被认为是“不道德的”,“是无法产生价值的”。还有一些农村人认为,金融不保险,商业有风险,对于保险持有的态度也是认为“骗钱的居多”。这反映了农村对于金融的宣传不够,导致了农村人有这些错误的观点。严重影响了农村的未来金融发展。
如果想要改变农村金融生态,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大力宣传金融的好处。事实上,如果将金融生态环境做好,农村金融加上电子商务等新型金融体系,农村人是可以坐在家里赚钱的。这应该是一件非常好的消息。
同时,信用环境比较恶劣,由于农村较少接触现代经营管理模式,对于诚信的态度较为单薄。信用环境上来说,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今天,农村依旧保持了原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其最大的原因就是农村人社会信用意识淡薄,社会信用有三个方面,分别包括政府、企业、个人信用三个方面。但是在农村,这三个方面都并不完善。例如,从政府上来讲,一些地方政府各自为营,金融机构成为了一块肥肉,一些逃债,信用缺乏,信用意识淡薄,骗贷情况时有发生,农村企业信贷在这方面表现也是相当,主要表现在小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不规范,逃废债的情况时有发生,所以银行很不愿意贷款给农村小企业。以上提到了农村人口信用意识的不足,无论是从政府还是到企业、个人,信用意识一直都不属于中国土生土长的农村价值观。农村人在人人之间的借贷过程中,会严格遵循还钱的规则,但是一旦涉及大额利益,而且涉及和部门之间的信贷关系,信用意识就减弱了。所以,如果可以将台面上的“信用意识”与生活中的“信用”相结合,这就用“口碑”的方式大大促进了农民信用的提高。所以,在评审过程中,不应该简单地将信用好的人列举出来,而是应该讲信用额度低的人进行通报。这是一种办法。对于信用额度好的农民,可以提高其贷款额度,帮助其致富。再者,不断宣传信用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帮助农村人认识到信贷的安全性,这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不仅仅在城市,更要在农村建立信用评价机制,并且对这种机制的运作体系进行宣传。建立信用评价机制的好处是,使农村人意识到信贷的重要作用,同时,惩罚那些不守信用的贷款者。这种方式相比政策的宣传,给一些信用较好的人员奖励好处要大得多,它的长期性和规范性,必然可以大幅度降低信用风险,提升国人的信用水平。
2.金融硬件措施上面;
尽管在2009年开始,党中央国务院不断下发了关于“三农”金融产品服务的文件,但是从金融产品上而言,直到2009年,农村居民和农村企业的金融产品选择范围非常小,理财产品稀缺,农村人多数不知道怎样提升自己的资产额度,缺乏有关股票,基金以及信托类的理财业务。虽然在之后的几年内,农村金融产品发展有所改观,但是在研发时仍然有一些功能定位不好、适合客户需求,以及信息硬件系统例如电话银行、POS网络、自助银行ATM网络等等硬件服务不够完善,同时,尽管有一部分农村人已经开始关注金融产品,但一些有关农村本身的农业开发观光项目少,利用效率低。简单而言就是必须增加金融网点,提升金融产品硬件软件,从硬件上来说,就是需要增加网点,方便农村信贷,从软件上来说,就是增加金融业务,制定符合农村人的消费观念的金融产品。进行宣传和知识普及。
3.农业企业管理方面;
目前,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中小企业急需财务专业人才,一些毕业的财务人才由于没有接触工作岗位,所以对新行业了解甚少,财务人员继续被填充,提升财务水平是财务类应届毕业生的重要任务。所以,提高农村中小企业的财会水平是一件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具体方式有很多。一方面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合作,协力提高,举办各种培训班,并给予农村财会人员学习的减免负担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大力发展专业实践型财会人员租赁至中小企业,协助中小企业发展。简单来说,政府对于中小企业的财会规范要进行扶持,包括政策上和经济的扶持,帮助中小企业财会业务的正规化。国内的会计师事务所更应该给予帮助。
信息融通方面;
5.政策和法律上
农村可担保的资产不足,这就造成了在信贷之后难以还清银行,同时银行也没有办法提高信贷额度。再加之法律执行之后真正要到款项的难度可谓是极大的,多数坏账难以索取。所以,农村可担保的资产不足,也影响到了信贷业务的提升。在未来农民可以将房产抵押作为担保资产,在这一方面还没有具体规定,在未来希望政府能够在农民抵押贷款方面提出具体办法和政策措施。
从这几个方面来探讨金融生态问题,从而提出改革方式方面的建议。
3.1 提升农村人口信用意识,建立农村征信体系
3.2 金融环境提升离不开调节农民收入的根本
虽然当前农民收入提升速度较快,但是仍然有较多农民收入不高,一旦收入较少,怎可能将剩余的钱进行投资?所以金融生态的关键还是要与“三农”结合,银行信贷应该关注于两个方面,在欠发达地区中的相对较发达的农村,其农业经济已经初具规模,所以,应该注重从商品化程度低的传统农业等项目投向有高附加值项目。而在相对较为贫穷的部分,可以在其急需的商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高投资额度。只有不断提升农民收入,无论是农民还是政府都有了更多的资金来进行金融环境和金融意识的提升。
3.3 提升农村金融的人才水平
提到了农村金融的信用以及政策等问题,但是最关键的一些细节性的问题则需要金融生态人才的推进和实践,所以,农村金融人才必须提高业务水平,知晓未来金融生态提升的发展方向。可以适当提升农村金融人才的薪金水平,同时,将一些城市的金融人才临时几个月调配到农村来,帮助农村金融工作者学习先进的金融知识,提升其业务水平。
3.4 完善农村企业的财务水平
。
3.5 农村可担保的资产不足
3.6 提升金融产品硬件和软件水平
3.7 鼓励农村金融信贷企业的发展
鼓励农村金融信贷企业进入市场,这是帮助农村金融生态提升的较好的方式,通过更低门槛的信贷措施,让更多农民可以低门槛信贷,实现他们的梦想,这就间接促进了农村金融生态的完善。同时,银行在吸收了农村存款时,不应该仅仅将其花费在城市的信贷业务中,应该给农村更低的准入门槛,回流至农村,活跃农村经济。
3.8 规范民间金融借贷
由于银行信贷门槛过高,民间金融借贷就变得十分重要,这带来了三个方面,一方面是活跃了农村经济,这是一件好事,另一方面由于约束较小,很容易产生弊端,再者,民间金融信贷挤兑了银行的信贷投资,加上一些信贷过程中说明的“无需抵押”等等信息,使民间金融生态带有着一种“非信用化”的态势。这是不利于金融生态的长期发展的。所以,必须规范民间金融信贷活动。
3.9 抵制农村金融资金的流失现象
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指由于农村信贷环境不佳,使一些银行吸收农村存款后,直接向城市投入贷款。再者,另一个方面,是农村银行在收取存款后,直接上流到了上层银行,使农村金融血液不足。还有一个方面,农村邮政储蓄消弱了农村金融活动。
3.10 建立信用评价机制
3.11 完善政策和法律环境
首先,民营银行在施行的过程中,必然要面对这些问题,绝对控股权问题,控股人责任界定问他,民营银行中存在控股人相关联的问题。所以,制度和法律的完善,是必须的。加快一些法律的完善,例如《物权法》,《农业保险法》,《合作金融法》等的建设。
3.12 加强对类似农村合作基金模式的控制
由于农村合作基金被政府所利用,成为第二财政,成为了政府赚钱的工具,所以,在新的发展农村金融生态的过程中,必须要避免政府的再次干预,政府的干预,通过这些资金创造面子工程这些都是错误的,这对于金融生态的改革是非常不利的,只有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来改善金融体系,才能真正起到效果。
3.13 肃清社会虚假贷款带来的不安定因素
一些农村无业人员通过打着经营信贷的旗号, 扰乱社会治安,套取艾宽,借款后不予偿还,一些民间贷款利率特别高,对农民利益造成了极大地损害。必须肃清这一部分的信贷活动,才能真正提升金融生态环境。
4.总结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得出,农村金融生态改革迫在眉睫,而且在改革过程中,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得出结论,政府要制定政策,制定信用体系,完善法律,拒绝与农民分“金融的羹”,银行必须提升金融硬件和软件服务,提高人才水平,提升信用环境,企业应该严格遵守诚信准则,提高财务水平,个人应该学习信用体系,社会应该在未来帮助农村小额贷款业务的发展。
5.参考文献
[1] 杜志刚,论我国金融生态的改善 [J] 现代经济信息,2012.5
[2] 付乐,姚洁,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思考,江西广播电视大学,2012.4
[3] 王文乐,改善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路径,金融论苑,2012.4 [4] 陈丽. 征信业:金融生态内部秩序的维护者[J]. 银行家. 2005(05)
[5] 高新才. 营造金融生态环境 推动西部经济发展[J]. 甘肃金融. 2004(01)
[6] 项卫星,傅立文. 金融监管中的信息与激励——对现代金融监管理论发展的一个综述[J]. 国际金融研究. 2005(04)
[7] 李扬. 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研究——初步分析[J]. 福建金融. 2005(07)
Copyright@2010 版权所有 科技传播杂志 组稿咨询
鲁ICP备16050337号-1
邮箱:kjcbzz@163.com
邮箱:1650252297@qq.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